關於我們 電子報 捐款
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處形成一大彎道,在河岸的兩側,分別是葫蘆形沙洲──社子島和臺灣北部最大的沖積平原──關渡平原。
當荷蘭人的旗幟,飄揚在大員島的熱蘭遮城上;當鄭成功的腳印,踏上北汕尾的沙灘;當臺窩灣的平埔人放下手中的麻網與竹弓,好奇望著這遠方的不速之客時,今天的四草溼地還是汪洋一片呢!
由17世紀荷蘭時代的古地圖可以知道,現在的四草溼地,原本是一大片潟湖,稱作臺江內海。1823年的大暴雨造成曾文溪氾濫改道,由上游沖下大量泥沙,臺江內海日漸淤積而形成海埔地,最後萎縮形成三大潟湖,由南而北分別是鯤鯓湖、四草湖與七股潟湖。這些新生的土地,由於土質疏鬆、含鹽分高且地勢低窪,並不利於農作;而濱水的溼地反倒成為候鳥及紅樹林等溼地浪族的樂園。
八煙,一個聽來輕緲詩意、不落塵俗的名字,聚落景況就如其名一般。為數不到20人、平均年齡近75歲的農村,保持著古老傳統緩慢的生活步調,彷彿刻意隱沒於山間,安靜過了好幾世代,直到近兩年的農業復興及溼地保育行動,才崛起廣受眾人所知。
梯田,多坐落於群山之中,不同於南臺灣的寬廣平原景貌,而是北臺灣山區獨特的農業地景;水,在農業灌溉上的不可或缺性,兩者綜合在八煙聚落,搭配而成層層梯田、處處水圳的詩意景觀。且因位於約320公尺的海拔高度,深受東北季風吹拂,經常潮濕多雨、水氣雲霧裊繞,又鄰近野溪溫泉,籠罩於地熱水煙之中,氤氳水梯田的獨特風貌由此而生。
這裡是水雉棲息的樂園,也是維繫水雉族群的方舟,溼地建構過程中,更誌記了一段政府、開發單位和民間組織成功合作的故事。然而這故事還需一段很長的待續……